2006年5月1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律志愿者给人许多感动
本报记者 陈晓青

  “顾律师,我想问问你有关诉讼格式方面的问题。”昨天,在杭州市总工会法律志愿服务总队接待室,一位妇女专程来找法律工作者顾一红咨询。
  顾一红原来是杭州半导体厂的一名技术工人,80年代初期,积极上进的他开始自学法律。那个时候的顾一红一直是上夜班的,于是,他晚上辛苦地上完夜班后,白天又一头扎到了法律书海中。4年半的苦读,他终于顺利拿到了电大法律专业文凭。1993年,顾一红到当时总工会下属的职工法律服务所帮忙,开始了为职工法律维权的历程。“因为我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工人,对劳动者有着深厚的感情,用我学到的知识为他们维权,我觉得很开心。”
  1998年的那次维权经历对顾一红来说记忆犹深。当时有一名女工因被单位怀疑有挪用公款的嫌疑而被解雇,当她找到顾一红诉说自己的遭遇时,根本还没意识到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了。在了解了事实之后,顾一红认为,单位在没有事实证明的情况下,就将职工开除,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应该支付补偿金。于是顾一红来到女工所在单位,和她的领导进行协商。谁知该单位否认自己侵权,拒绝赔偿。为此该女工将单位告上法庭,顾一红作为这名女工的代理人出庭,帮助她打赢了这场官司,讨得了补偿金。
  “当时的企业和职工法律意识非常薄弱,企业随意侵犯职工的权益,职工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侵权了。所以我觉得普法真的很重要。”顾一红感慨地说。
  2001年底,顾一红所在的杭州半导体厂改制,他自己也下岗了。于是,他来到职工法律服务所,成了一名专职的为工人维权的法律工作者。2005年4月28日,杭州市总工会成立了法律志愿者服务总队,顾一红二话不说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服务的重点是外来务工者,而我在日常接待中深切感受到那些外来务工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无助与无奈,怀着对他们的同情,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顾一红说。
  一年多来,顾一红参加志愿者服务共301小时,提供咨询服务30余次。“顾一红身体不好,一直患有肾病,但他热心于志愿者服务,从未请过一天假。”顾一红的同事王进军告诉记者。
  日前,顾一红办理了一个集体劳动争议案子。杭州某饭店拖欠9位员工1个月的工资并扣押了他们的押金。在顾一红的帮助下,经过仲裁,该饭店老板除了支付拖欠的工资及退还押金外,还要支付拖欠工资额25%的经济补偿金。
  在谈到为职工维权的难处时,顾一红说,由于目前法律还不够完善,劳动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还不够强,导致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较为常见。“但是,我一定会沿着为工友维权这条路一直走下去。”